发生劳动纠纷,救济途径有哪些呢?
法律知识 •
我国《劳动合同法》第三十条: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法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,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。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,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。第三十一条: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,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。用人单位安排加班,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。那么发生劳动纠纷,救济途径有哪些呢?

1、报警,解决不了问题。如果是作为劳动纠纷某些方面证据的固定,报警的方式是可以的,但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报警是行不通的,因为这不属于警察的处理范围,他只会告诉你“你这要去申请劳动仲裁”。
2、向劳动局或者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处理。投诉是处理纠纷的第一步,而且,在申请劳动仲裁过程中有些请求事项是需要先进行投诉这一步的,所以,也建议发生纠纷的劳动者先进行这一步。当然,并不是所有的劳动纠纷都能在这一步就把问题彻底解决,只有部分纠纷,可以在这个阶段解决。
3、申请劳动仲裁。能否拿到拖欠的工资、能否拿到经济补偿、能否拿到其他费用,通过这一步都可以解决。结果是“能”,还是“不能”,取决于劳动者手里掌握的证据,以及用人单位掌握的证据。

法律是守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,虽然,不是所有的纠纷通过法律途径都能拿到一个理想的结果,但,找对了方向,法律会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
最后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法律法规知识,推荐可以使用大数据平台,例如“薯片企服”,平台对法律法规详细分类,方便一键查找,更有专家对法条在线解读。有需要的伙伴,赶紧试试吧。